第(1/3)页 三日后。 在确认倭寇据点已化为乌有,落水而逃的人,也全部都被杀死之后,船队启程返回。 海岸边,蓝玉早已在这里恭候。 数日前,他正苏州布置防务,准备迎接倭寇对苏州的进攻,却收到了嘉兴府知府许东江送到的军情快寄。 太孙殿下在嘉兴城下,以五百新军,大破数万倭寇和反贼,歼敌无数,已出兵松江府,准备收复松江。 收到信的时候,蓝玉第一反应是,这是伪造的。 但仔细看了又看,辩认了再辩认,无论是关防印章,还是信件蜡封,都证明了此信的真实性。 蓝玉仍不放心,唤来苏州府知府刘翰墨。 苏州府与嘉兴府亦是接壤,两地知府偶尔也会有书信往来。 刘翰墨拿出以前许东江写给他的信,反复比对,确认字迹一致,乃是许东江亲笔所书。 这怎么可能呢? 蓝玉身为大明开国名将,从随开平王常遇春麾下领兵开始算起,东征西战,迄今领兵已有三十余载。 以他丰富的作战经验,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,五百新军,如何打赢数万倭寇和反贼联军。 要是倭寇和反贼联军这么容易被打败,他又何必从京师调集五万大军,前来围剿呢? 劳师动众不说,光是军费开支,就是一个天文数字。 大军一动,白花花的银子,便如流水般的花了出去。 真当朝廷的钱多得用不完吗? 还不是因为倭寇和反贼势大吗? 他带了三千先锋军,赶来苏州府坐镇。 再加上苏州府本地驻军,加起来有上万之多。 可即便如此。 蓝玉想的,仍是如何防守,而不是进攻。 倭寇和反贼来势汹汹,能守住苏州就不错了。 要进攻围剿,只能等后续五万大军到齐了才行,眼下他们还在路上呢。 可倭寇和反贼的联军,就这样败了? 按许东江的信中所说,双方还是在嘉兴城下平原上,正面对抗。 看着信件所描述的战斗过程,蓝玉怎么看,都觉得离谱。 皇太孙又马不停蹄,接着兵发松江府呢? 逗我玩呢? 看来看去,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不相信。 这不可能。 完全不可能。 唯一合理的解释,就是嘉兴府也被倭寇和反贼打下来了。 然后,许东江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,写下了这封信。 或许他描述这么离奇荒诞的战争过程,就是给苏州警示,这是瞎编乱造出来的,你们不要相信。 蓝玉与刘翰墨商议了一番,两人都觉得这应该才是事实。 看来。 倭寇和反贼此番当真是气焰嚣张啊。 不仅占了松江府,连嘉兴也相继沦陷了。 朝廷要平定,只怕不容易。 彻底平叛,可能比预计的时日,还要久得多。 不过,蓝玉立即想到另一件事。 倭寇和反贼大举进攻嘉兴府,那松江府是不是就空虚了呢? 或许是一个机会? 对于一名领兵多年的大将来说,蓝玉很清楚,战机稍纵即逝,但眼下朝廷大军未至,如果贸然出兵松江府,导致苏州空虚,倭寇和反贼的兵马若是从嘉兴杀一个回马枪,进攻苏州,那就可能被断了后路。 思索再三之后,蓝玉便吩咐刘翰墨道:“你坐镇苏州城中,本将带来的三千精锐,留给你一千五百人,再加上苏州本地的驻军,足够伱守住此城。” “朝廷大军,几天后就到了。” “本将率一千五百兵马,去前方查探消息。” 刘翰墨领命。 松江府城落入倭寇之手后,苏州自是人心惶惶。 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贾大户在暗中散布流言,苏州城一度陷入混乱。 好在很快,凉国公蓝玉便率三千精锐,抵达苏州。 这才将混乱的局面,安定了下来。 有大将军坐镇,苏州将士皆是心中大定,不再畏惧倭寇和反贼。 安排好之后,蓝玉便点了一千五百兵马,浩浩荡荡,赶往苏州与松江接壤的边界。 他只是试探虚实,并不会冒然发起攻击。 出了苏州府城,前行约五十余里。 蓝玉令大军安营扎寨,自己则带了十几名轻骑,观察周围的情况。 就在这时。 只见远处有一骑快马,自松江府城那边,直奔而来。 太远还看不太清,但很快就靠近了。 那人的身上,竟然穿着锦衣卫的制服。 见到蓝玉,那人顿时喜出望外,连忙翻身下马。 “见过凉国公。太孙殿下已收复松江府城,又挥军前往海上,攻打倭寇的老巢据点。松江府城虽已收复,却因兵力不足,十分空虚。太孙殿下令你即刻率军,赶赴松江府城。” “什么?” 蓝玉怀疑自己的耳朵。 松江府城已经收复了? 你丫的编造情报,谎报军情,也能不能编得靠谱一些啊? 他顿时勃然大怒:“一派胡言,太孙殿下只带了五百新军,如何能收复有数万倭寇与反贼盘据的松江府城?” “再说,太孙殿下的军马,还在前往嘉兴的途中呢?又如何到了松江府城?” “你身为锦衣卫,竟敢谎报军情,欺瞒本将,试图为倭寇诱敌。来人,将他拉下去,砍了!” 蓝玉真的怒了。 先是嘉兴府知府许东江写了一封满纸谎言的军报。 接着又来一个锦衣卫报信。 还一套一套的,对上了。 可你们好歹编点像样的啊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