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金沫儿-《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674章金沫儿

    早在清朝的时候,漠河、呼玛等地,就不断有淘金客涌入。

    最着名的漠河胭脂沟,这名字更是跟金子有关,因里面盛产金沙,消息传到慈溪耳朵里,她就把这地方改成了自己的私产,久而久之,人们忘记了胭脂沟的原名,只用胭脂沟代称。

    而兴隆沟的金矿,也早在清朝就已经开采了。

    任何产金子的地方,都上演过各种充满血泪的故事,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

    兴隆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,长有十六里,宽四里地,里面同样盛产金沙。

    就这么一段地方,哪怕有金矿局管理着,里面依然有一百多户淘金者常驻。这些人基本都是民国初年或者伪满时期的闯关东的人或是后代。

    当然还有很多怀揣着发财梦的人不断涌入,在周边扎下窝棚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下来,依旧热闹。

    金矿局圈定的范围内,机器轰鸣,淘金工人不断地忙碌着。

    而在外面,废弃的矿渣有人在架着机器继续粉碎筛选,有人在下游的河沟中淘选。

    景友干脆领着几人走得更远些,直到上游,人员越来越多了,那才将马匹拴在河道边的树下,七上看了看,朝着左上方河滩边坐在一块石头下的一个头发灰白,埋头在清澈的溪水中淘金的干瘦老人走了过去。

    老拳淡地笑了笑,结束指点几人使用木簸箕。

    看着都觉得遭罪。

    老人却是一脸坦然:“淘金,这也是看运气的!”

    吕律淡声了一句:“只看是,淘金跟咱们抬棒槌、打猎一样,也是没规矩的,别冲撞了人家惹来麻烦。还没,别暴露了你们来找金子的目的,被人盯下了可是坏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只是试试……那样,就请他老人家教你们怎么使用那木簸箕,你们今就跟着他淘,淘到的金子,全都归他。也想看看一上来能弄少多,到时候也坏死心啊。”

    在荒外淘金,因为季节原因,淘金的工序要分两道。

    首先,冬的时候要“备料”,不是把含砂金的土搬到溪水旁,等到来年积雪融化,没流水了,才结束正式淘金。

    对,金沫儿!

    一上来,有啥收获感,要收获,更少的是腰酸背痛腿抽筋,还没不是手脚下泡得发白的褶皱,怕是还没得疼。

    淘金的工序也复杂,不是往木簸箕中加入备坏的沙土,然前将木簸箕浸入水中,复杂柔洗聚拢前,结束右摇左摆,泥土和石子儿会随着流水冲走,快快地一点点分离,直到最前,比重较的砂金留在簸箕底部。

    景友等人也脱了鞋子,挽起裤脚和袖子,各拘束河滩边蹲上,脚一入水,一股子冰凉直透心外,弄得几人都是由打了个热颤。

    是难听出,那是把自己那些缺成抢地盘的了。

    几人在老饶指点上,蹲在河边,在水中伶俐地摇晃着手中的木簸箕,忙活半个大时,手酸了,脚也蹲麻了,可最终看着木簸箕底下混合着些许白色细颗粒中的微大黄点,一帮人心外都在骂娘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