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-《我就是这般好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事情说来也不复杂,谢老爷年纪毕竟大了,哪怕还管着家里的生意,他一个人管不了那么多,加上谢家这些买卖迟早要交给底下两个儿子,当爹的不得把儿子培养起来?

    早十年,谢士洲还在谢家的时候谢士骞跟谢士新就在给家里做事,后来发现嫡子是给别人养的,他亲生的儿只得那两个,谢老爷又放了波权,到最近几年,老爷子精力有些不济,拿捏方向的虽然是他,实际管事做事的已经变成那两个儿。

    这几年,谢家被陈家超过已经失去首富头衔,只丢个头衔还不至于让人难受至斯,关键他家本来做着的生意陷入颓势,周边也冒出来有竞争力的对手,如果不想办法摆脱这个局面,家财非但不会增加可能还会缩水。

    谢老爷跟他两个儿子都在想办法,谢士骞认为,老行当做了那么多年,能想的办法早就想了,现在要去救已经出现问题的生意难如登天,不如尽量稳住的同时转移重心,开辟一些新的买卖。

    几年间他扑腾了一番,不敢说帮了家里多少,亏倒是没亏。

    去年他一个朋友说有门路从外边用便宜点的价钱拿参,问他对人参买卖有无兴趣。

    那头说得很好,拿来打样的货质量也属上乘,谢士骞就动了心。

    这笔生意说大不算很大,但也不小,毕竟是金贵药材,要投入的本钱多。谢士骞把钱投进去,前后折腾了半年,货拿回来看着是还可以谢士骞当时还挺高兴的,觉得这些只要出手能有至少四成利。

    他收了他那笔货,陆续出手,当时是把钱赚回来了,谁知过了没半个月就出了事,有人从药房买了救命参回去,没吊得住命,人死了。

    砸下重金买参的闹,起先药房还说人参也不是包治百病,结果没过多久又出事……

    闹过来的说药房卖假参,药房哪肯背这个锅?他们找了好些个德高望重的来看,结果自家备着的人参真假参半,且是假的多。作假的估摸也是行家,做得极好,别说一般人,干这行的不仔细点都能被骗过去。

    这下坐实了药房卖假参害命,事情一下就闹大了,药房后面的东家慌得不行,肯定把给他供货的扯出来,就扯出了谢家。

    把谢家扯出来,事情就更严重了,毕竟拿回来那批货一家药房吃不下,结果就是这事在省内都掀起了轩然大波,陆续有苦主找上门来。

    生意是谢士骞谈的,必然要谢士骞出面去解决,谢士骞立刻去找他朋友,结果已经找不见人。

    那还有啥说的?

    人家看准他着急想赚钱,又吃准他年轻吃过的教训不多,找来的是个他不懂的买卖,又在中间下了好多套……谢士骞想赚这个钱,可不就搭上去了。

    他认为自己也是苦主,是被人处心积虑的设计了。

    他说再多不好使啊,人家只当你是诡辩,根本不听,不光喊来衙门抓人,还要你赔钱赔命。地方上一把手在前几年就换人做了,最新调过去的这个也听说了一些事,他知道世子跟谢家这边也就是个面子情,其实关系没那么好,果断把这案子的关键人谢士骞给抓了。

    要是寻常纠纷,那是民不举官不究,这次事件牵扯实在太大,其中还搭上几条人命,哪是赔点钱就能善了的?

    基本上,谢士骞已经搭进去了,他爹谢老爷也未必能保住,这年头犯了重罪本就讲究个连坐,别说他还是当家人决策人,家里生意做了假,他能摘得干净?

    事发之后,谢家上下哭作一团,都在骂那个下套坑他们的,认为衙门应该去抓那人,抓回来杀他千百回都不过分。谢家人觉得冤死了,还幻想着赔钱了事,谢老爷比内宅妇人见识广些,他心里门清,这案子牵扯到人命,就算谢家是被人诓骗了,说一千道一万货是从谢家出去的,谢家没看出那是假参卖出去害了人命,正常流程走下来他们肯定完蛋。

    朝廷虽说有律例,在很多地方规定都比较粗略模糊,如果没有明确规定的时候官老爷断案多半是根据传统和经验,前人这么做,后人照着学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