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1、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-《大美时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一件两件摆着也许不算什么,几十上百件开始堆积排列。

    那就从量变到质变,就有冲击力了。

    单个作品是蜡像性质,艺术含量不足,几十上百件合起来是一件群雕的时候,艺术性就变得极高!

    因为这是群像,表现的是几十上百位同一环境下不同姿态的形象。

    就像当年蜀美的成名作《收租院》那样,单独的一尊地主欺压农民,看起来还有些又红又专的主旋律。

    但几十尊群像,全面展现两个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冲突,感觉就完全不同了。

    从两个人与人之间的情绪,上升到两个阶层之间的不可调和。

    所以当初在全国巡展的时候,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呢。

    这里的塑像也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虽然没有任何反面角色存在,但依托整个核工程基地本来的各种工作岗位,从简单平凡中透出了不起。

    这是那个时代的缩影。

    又何尝不是现在这个社会化分工更加细致的大社会反映呢?

    那个年代很直接,农民、工人都是直接在为国家做贡献,炼钢为了造飞机大炮,织布为了战场需要。

    现在没打仗了,没有那么直接的威胁了,行业工作这么多,很多人就开始忘记这个巨大的社会,同样需要无数平凡又不平凡的普通人去承担。

    这么一揣摩,整套塑像的含义就特别深远了。

    既是在告诫某些人,不要忘了人民群众才是一切的基础,也在提醒普通民众,要有社会责任感,再普通的人,在这个社会上也有自己的价值。

    这就是艺术思考。

    那么多美术生去参观这些即将完工的群雕,难免就有不同的想法。

    发朋友圈、发微博,加上自己的评论感受。

    也正是这段时间蜀美特别浓厚的艺术评论氛围。

    让蜀美师生很热衷于展现这些东西。

    其实这也是对自己的学校,开始有种荣誉感跟自豪了。

    这是蜀美好些年来逐渐丢失的核心。

    从大美社的成员越来越多,他们对大美社有种近乎狂热的自豪拥护和骄傲,这种比例会慢慢影响到整个蜀美师生,接着西亚地区的跨国艺术社区才让蜀美更多的参与进来,现在豫南的艺术教育中心,真正走出西南小范围,开始在全国发声。

    这都是促成自豪感的点滴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,刚刚开学的蜀美,竟有了多年未见的兴盛景象。

    好多国内同行,这个时候都不由自主的把目光集中到了蜀美。

    这个躲在西南角落,一贯有点没什么存在感的美术学院,除了五六十年代能够跻身前四,之后一直吃老本,近些年唯一排得上号的也就是赶考人数能频创新高,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却恰恰是因为这所美院不那么高端,相对好考……

    可现在这一系列的举措,真的挺亮眼。

    杜雯给万长生发了她回到平京以后的工作清单,公关媒体公司可没有暑假,这些天在频频推出219艺术度假村和钟明霞的一系列软文、推广文章的时候,逐渐开始加量,加大宣传豫南艺术教育中心的消息。

    加上西亚猎隼艺术文化社区、石油文化社区的趋于完工投入运营,这些有条不紊炒作起来的信息,都在指向蜀川美术学院。

    再搭配师生们自发提到的校内艺术pk,雕塑群像等等各种话题。

    一时间蜀美愈发有了网红气息。

    “四年前,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,都想不到这四年后,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,我很为你骄傲自豪,加油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